您当前所在的位置: leyu乐鱼 > 新闻中心 > 公司新闻

新闻中心

News

分类>>

突击健身太猛不料肌肉溶了 专家提醒:科学减重

2025-04-03 05:45:47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

  突击健身太猛不料肌肉溶了 专家提醒:科学减重今年,我国将持续推荐体重管理年行动,普及健康生活。针对“减重减脂”热点话题,本报推出的系列报道广受关注。记者从医院了解到,近期有市民急于求成,选择通过高强度运动突击减脂,却忽视了科学性和个体差异,导致健康隐患频发。一名年轻患者甚至因突击健身导致急性肾损伤。专家强调,减重需循序渐进,制定个性化运动计划,避免盲目追求高强度锻炼。

  28岁的市民陈先生(化名)长期缺乏运动,偏胖。春季来临,因对体态不满,他决心通过健身快速塑形。没想到,有一天他在动感单车上运动一小时后,第二天出现肌肉剧痛、四肢无力,甚至排出酱油色尿液。于是,陈先生前往苏北人民医院开发区分院就诊,肾脏内科医生检查发现,其肌酸激酶值超过正常值百倍,肾功能严重异常,确诊为横纹肌溶解症合并急性肾损伤,需住院治疗。

  “春夏季,我们时常能接诊到因运动不当引发横纹肌溶解症的患者leyu体育。”苏北人民医院肾脏内科主任、主任医师毕光宇介绍,除运动过量外,高温、脱水、药物影响及基础疾病(如高血压、糖尿病)也会加剧风险,“尤其是平时缺乏锻炼的人群,突然进行高强度运动,身体无法适应,易引发并发症。”

  横纹肌溶解症被称为“沉默的肌肉杀手”。毕光宇解释,骨骼肌(横纹肌)在剧烈运动或受压后发生溶解,释放的肌红蛋白经肾脏代谢时,可能堵塞肾小管,导致急性肾损伤。此外,溶解的肌肉细胞还会释放大量钾离子和酸性物质,严重时可引发高钾血症,导致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。

  “肾脏是‘净化工厂’,一旦受损,可能发展为慢性肾病,最终需终身透析。”毕光宇强调,肾脏早期损伤常无症状,高危人群如高血压、糖尿病、肥胖患者,更应重视定期筛查,“尿常规、肾功能检查和泌尿系B超是早期发现问题的关键。”

  “我们门诊也常接诊运动损伤患者。”苏北人民医院运动医学科主治医师文旦介绍,不少减重人群对运动存在误区。“其实,减脂并非越快越好,突击运动反而会透支健康。制定计划时应综合考虑年龄、体质、基础疾病等因素,循序渐进提升强度。”

  他支招,首先运动前要做好风险评估。基础疾病人群,如高血压、糖尿病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低强度运动(如散步、游泳),避免剧烈运动引发血压波动或低血糖。肥胖人群,建议从水中运动(如水中漫步)开始,减少关节压力;体重下降后再逐步增加陆地训练。而久坐族,初期应以有氧运动为主(如快走、骑行),每周3次,每次20—30分钟,适应后逐步延长时长。

  其次,力量训练需遵循“黄金法则”。文旦特别提醒热衷“撸铁”的健身爱好者,要充分热身与拉伸,训练前进行10分钟动态热身(如开合跳、高抬腿),提升肌肉温度和柔韧性;训练后静态拉伸,缓解肌肉紧张。然后循序渐进增加负荷,初学者从徒手训练(如深蹲、平板支撑)起步,掌握正确姿势后再使用器械;负重增幅每周不超过10%。

  同时注重动作规范,保持核心收紧、脊柱中立位,避免代偿性损伤。例如,深蹲时膝盖不超过脚尖,硬拉时背部挺直。合理搭配有氧与无氧,减脂人群可采用“力量训练+慢跑/跳绳”组合,提升代谢效率。

  “建议大家要安全减重,达到并保持健康体重。”文旦提醒,科学减重需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,使大脑思维、体脂肪、肌肉和各个器官适应新能量状态,逐步达到新平衡。减重速度并非越快越好,过快的减重速度易对机体器官组织造成损伤,甚至危及生命。短期内快速减重,体重的降低主要是由于机体水分的丢失而非脂肪组织的减少,一旦恢复正常饮食,身体为了维持正常运作,将重新补充水分,体重会快速反弹。

  较为理想的减重目标应该是6个月内减少当前体重的5%—10%,合理的减重速度为每月减2—4kg。减重速度因人而异,一般分为3种情况:第一种是体重平稳下降,每周减0.5—1kg;第二种是减重初期的1—2个月体重无明显变化,之后体重才开始下降,而且下降速度较快;第三种是体重最初下降较快,可达每周下降1—2kg,随后体重停止下降,进入为期数周甚至数月的平台期,突破平台期后体重继续下降。为避免减重速度过快对机体造成损害,同时也增加减重者的信心,建议在减重初始时设立体重减轻约每周 0.5kg 的目标,但随着机体非脂肪组织的减少,机体对能量变化的反应减弱,需要增加能量消耗或进一步限制能量摄入来继续减轻体重。

  “运动只是减重的一部分,营养摄入和恢复同样重要。”文旦强调,盲目节食或过量运动会导致肌肉流失、代谢下降,形成“越减越肥”的恶性循环。

  蛋白质摄入:无论是减脂人群或是增肌人群,都需保障每日摄入充足蛋白质,优选鸡胸肉、鱼类、豆类等低脂高蛋白食物。

href=""

搜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