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身知识
Fitness knowledge
分类>>专家:科普精品要有料有趣
专家:科普精品要有料有趣科普高质量发展依靠更多更优质的科普内容。如何高效科普?如何实现更高水准的创作?如何培育良好的创作传播生态?9月20日,2023年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“科普创作传播的范式变革”专题分论坛在北京首钢园举办,与会的专家给出了自己的答案。
中国科学院院士,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周忠和表示,面对当今的时代之变、人民之需,科普创作与传播需要摒弃路径依赖和惯性思维,不断创新形式,拓宽渠道,实现跨界的协同。
在中国工程院院士、合肥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院长李建刚看来,真正需要科普的地方是农村边远地区。在需求导向下,“我们在合肥最偏僻的地方,在当地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,建设了科学普及岛,邀请了中央美院的艺术家将美术、艺术、科技和科普有机地结合在一起,实现了较好的传播效果。”
2018年,同济大学物理教授吴於人联合同济大学10位教授、博士成立了“不刷题俱乐部”,并开始探索以短视频的形式进行科普,目前已成为千万粉丝熟悉的“不刷题的吴姥姥”。在吴姥姥的视频里,我们可以看到人造太阳等前沿科技的讲解。吴於人发现,大家对前沿科技、大国重器感兴趣。“因此,我展示的科普内容就不能是简单的小实验,而是要去满足大家对硬科普的需求。”吴於人认为,在科普创作的时候,紧紧抓住受众的好奇心,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最为重要。
美国《大众科学》专栏作者西奥多·格雷著有《视觉之旅》系列科普畅销书。如何把一个晦涩难懂的词汇翻译给大众是科普中的常见难题。西奥多·格雷介绍,创作者可以用更简单的词语来描述同样的故事leyu乐鱼官方体育在线登录,如果不得不使用科学术语,可以用一些更自然的方式进行解释。“其实,科学本身就很有趣,你能够清晰地将它传递给读者,读者会给你最好的回应。”
目前,科普呈现出理念、手段、方式、机制等新变化,科技创新、科学普及、技术应用、教育文化再次呈现出交互推动、融合发展的新态势。
上海市同济医院创伤救治中心主任、“达医晓护”科技志愿者团队负责人王韬表示,与其说科普本身得到了迅速的发展,不如说是技术有了较快的发展。近年来,技术和社交媒体的发展推动了科普的发展。
除了技术手段之外,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李亮认为,公众对科普的需求越来越高,这也对科普内容上提出了一定要求。以前的科普更倾向于简单的知识普及,现在的科普把科技、人文结合到一起,内容更为综合。
“内容数字化也是科普发展的一大趋势。越来越多的图片、书籍被数字化,以线上虚拟的形式呈现给大家。”资深动画艺术家道尔顿•格兰特介绍,数字化是把双刃剑,它使受众的时间更加碎片化,创作者吸引受众的注意力也变得困难。
“我国的科普要系统化、学术化、制度化,只有这样,科普创作才是可持续发展的,才能避免‘科普小儿科’的现象。”王韬认为,未来的科普创作更需要专业分工,也就是将专业的内容交给专业的人做,传播的事交给传播的人做,分工清楚更加有利于在快速变化的时代里将内容做优做强。
在会上,吴於人分享了王大中等科学家故事,强调了弘扬科学家精神对科普传播的重要性。“希望大家能从我的视频里,不光学到知识、方法,还有精神。”吴於人介绍,希望孩子们都成为科学家式的人。“科学家不是人人都能成为的,或者不是人人都决心成为科学家,但是科学家式的人,人人都可以成为。他们长大后就可以像科学家一样去观察、发现、思考、研究事物。”
科学史重点关注知识产生的过程,对培养学生科学思想、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有非常突出的作用。李亮呼吁,将科学史教育有机地纳入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体系,纳入大学的基础通识性课程,做好中长期发展规划,做好政策保障。